综述
对于黄河,我们肯定都有所了解,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它浑浊的颜色。因为河水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,所以总是显得污浊不堪。那你有没有想过,这些随着河水奔流入海的泥沙,最终都到哪去了呢?为什么黄河带进渤海中那么多的泥沙了,渤海还没有被填满呢?
携沙入海黄河的泥沙源于其穿越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带。这片土地松散、植被稀疏,容易被河水冲刷而卷走。每年,黄河带走约16亿吨泥沙,其中约12亿吨最终流入渤海。这数量相当于黄河每年都往渤海里填入了一个北京市。
不过,黄河的泥沙并不是一路顺着河道均匀冲刷下来的,泥沙还是有几个主要来源的。根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数据,有三个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,它们的每年每平方公里泥沙输送量都超过1万吨:
首先是河口镇至延水关之间两岸的支流,这里的泥沙相对较粗,主要来自皇甫川、无定河、窟野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。其次是无定河的支流,像红柳河、芦河、大理河,以及清涧河、延水、北洛河和泾河等河流的河源区。这个地区也称为广义的白于山河源区,这里的泥沙比较细,主要是黄土层的侵蚀所致。最后是渭河上游北岸支流的葫芦河中下游和散渡河地区,也称为六盘山河源区。这里的泥沙也相对细腻,主要来源于砂岩、页岩等岩石的风化。
在黄河的主要支流中,有四条河流的年平均输沙量超过1亿吨,它们分别是泾河(2.62亿吨)、无定河(2.12亿吨)、渭河(1.86亿吨)和窟野河(1.36亿吨)。这些河流都位于黄河中游,它们的泥沙输送对于黄河的淤积和冲刷变化有着重要影响。黄河的泥沙分布不仅在空间上不均匀,时间上也是如此。有些年份,泥沙特别多,而有些年份则异常稀少。
以1933年为例,陕县的来沙量达到了39.1亿吨,相当于那些年平均值的2.4倍;而在1928年,仅有4.88亿吨,又只有平均值的30%。这些数量的增减主要受当年降雨情况的影响。遇到强暴雨,就会导致大量水土流失,泥沙增多;而干旱年份,则会减少泥沙的产生。
在一年之内,黄河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(7月到10月)。这段时间是黄河流域的雨季,暴雨频繁,洪水成灾,泥沙大量淤积。汛期的水量约占全年的60%,而泥沙量更是超过全年的85%。更有趣的是,汛期的泥沙往往集中在几次暴雨洪水中,有时几天的沙量就占了全年的一半以上。这种高含沙量的洪水极大地影响着河道的淤积和冲刷变化。
渤海怎么还没满渤海在我国海岸线的最北方,占地约7.72万平方公里,渤海很浅,平均深度也只有16-18米,因此整体来说是相当小的一片水域。本来,每年输入这么多泥沙应该足以填满渤海,但事实上,并非所有黄河的泥沙都沉积在这里。相当一部分积聚在下游的河道和两岸,形成了所谓的冲积平原。
黄河的冲积平原包括华北平原、宁夏平原、河套平原等,其中华北平原的面积达到31万平方公里,是世界第十大平原,比渤海还要大。这些平原实际上都是黄河填海造地的成果,可以说黄河一直在不断地填海,只是进展速度稍显缓慢。
影响黄河填海速度的因素有哪些首先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。渤海所处的位置受到地球内部力量的影响,正在缓慢地下沉,因此泥沙的堆积只是填补了地壳下沉的空间。因此,渤海的水深并没有明显减少,而是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定水平上。
虽然渤海是内海,但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,在不同季节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交换。黄河裹挟的一小部分泥沙也随着海水流向外海。因此,渤海的泥沙沉积并非一个封闭的系统,而是受到海水流动的影响。
除此之外,黄河的泥沙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。泥沙量并非恒定不变,而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,如降雨、水利工程、植被覆盖以及采沙等。
近年来,由于上游进行了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,导致黄河的含沙量大幅减少。另外,随着上游民用或工业方面对于淡水的需求量上升,黄河入海水量也在逐渐减少,从而导致渤海被填平的速度减缓。尽管如此,水利专家还是做出了预测,如果黄河保持现在的平均携带泥沙量不变,再有不到200年的时间,渤海就有可能被填平,到时候中国又会多出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。
结语
当看到黄河泥沙量巨大却未完全填平渤海时,我们不禁思考着自然之奥妙。这种复杂的现象源于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,包括地壳变迁、水流动态、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。黄河填海的过程或许看似缓慢,却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自然壮举。
渤海周围的冲积平原,如华北平原,已成为肥沃的土地,为中国北方地理面貌赋予了独特的风采。这片区域的变迁不仅见证了自然力量的壮观,也记录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千丝万缕的相互作用。黄河填海造地的过程将持续留下深远的历史印记,为未来地理格局的变迁留下宏大的篇章。